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叩问千年窑火,触摸非遗脉动

为响应总书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的号召,近日,江西财经大学“毅行永和”实践团在深入吉州窑非遗传承一线,对话吉州窑文创旗舰店及…

为响应总书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的号召,近日,江西财经大学“毅行永和”实践团在深入吉州窑非遗传承一线,对话吉州窑文创旗舰店及博物馆文创馆负责人、吉州窑文旅投公司商业自营部部长曾玉芳,将厚重的陶瓷文化与鲜活的青春实践熔铸成启迪青少年的精神火炬。

曾玉芳的讲述揭示了吉州窑深厚的文化根脉,如水波纹源于赣江流域的商贸传统,以“浪花相逐”寄寓财富永续;木叶天目盏因天然叶片入窑,在窑火幻变中成就件件孤品,更使每件器物蕴含匠人不可复制的生命温度。这些技艺,无声传递着中华造物的哲学与美学。

图为实践团成员学习并研讨非遗传承

同时,面对时代浪潮,吉州窑人正以创新延续薪火。曾玉芳介绍,团队深挖黑釉特性,更打造出“窑小吉”“窑小叶”IP形象——男孩头顶窑火,象征千年窑火不熄;女孩发间桑叶层叠,呼应传统双层施釉工艺。

“老技艺需要随时代呼吸,但根不能丢。”曾玉芳对实践团同学坦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吉州窑的故事,正是一场从历史深处走向现代生活的跋涉。将古老窑火淬炼的智慧与时代需求相融,当年轻一代在理解传统中寻找创新灵感,吉州窑的千年窑火,必将在守正创新的实践中,点亮更为璀璨的文化星河。

窑火不熄,源于每一代人的拾薪;文化长明,始于每一颗年轻心灵的点燃。本次吉州窑之行不仅深化了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更搭建了传统技艺与青年创造力对话的桥梁。活动证明,当青年力量以研学实践、创意设计和现代传播深度参与非遗传承,千年窑火将在新时代焕发更蓬勃的生命力。(图/林雨 文/刘力铭)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2-15392-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358067079

邮箱:35806707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