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安徽理工大学顶杆之上实践团赴长官镇开展 “三下乡” 非遗实践

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大力倡导非遗文化创新发展,并积极引导新一代青年学习和弘扬非遗文化的背景下,为响应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号召,顶杆之…

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大力倡导非遗文化创新发展,并积极引导新一代青年学习和弘扬非遗文化的背景下,为响应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号召,顶杆之上团队深入调研临泉县长官杂技小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同现状,分析其旅游化传承意愿,并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2025年7月1日,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顶杆之上”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刘露的带领下,抵达“中国杂技之乡”——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长官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展开一场深度感知非遗杂技文化魅力的传承之旅。

问卷里的文化基因:田野调查中的非遗图谱

6月30日,团队深入基层,调查非遗在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长官小镇居民中的了解程度,在调查过程中,有很多居民对杂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且表示曾经从事过杂技这一行业。在我们调查过程中,有一位骑着三轮的老爷爷说:“杂技是非遗中亮眼的一部分,它能展现出人的韧性和拼劲”。这一番话不仅体现出杂技的重要性,也体现出杂技在当地人眼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团队成员发放调查问卷时与老爷爷交谈

古戏台下的新声:当 00 后对话杂技肘阁传承人

 7月1日,团队在肘阁非遗传承人丁玉祥爷爷家中进行专访,聆听丁玉祥老师讲述肘阁发展历程。丁玉祥爷爷讲述肘阁杂技时,他一脸骄傲和自豪,正如他所说:“不论发生什么事情,肘阁时一定稳如泰山”。字里行间都表现出丁玉祥先生的稳重以及技艺的高超。老艺人丁玉祥爷爷拿出珍藏数十年的照片,讲述着照片中记录的大大小小的表演。他仔细回忆年轻时表演的细节,言语间流露出对肘搁的热爱,以及作为传承人,能够将肘搁这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自豪与喜悦。这些照片不仅承载着老一辈艺人美好的回忆,更是肘搁这一传统文化的经典呈现,让年轻一辈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丁玉祥老师向队员展示肘阁发展历史

跨国传播的艺术桥梁:从舞台到世界的文化共振

7月1日,团队对尹波老师进行专访,作为飞燕马戏团的新掌门人,尹波老师和他的父亲将杂技和情景剧演出完美融合,将杂技推向国外,同时,飞燕马戏团在秘鲁等许多国家进行过演出,并且收获一致好评。不仅如此,尹波老师在杂技魔术艺术领域深耕多年,成绩斐然。此外,他被中共临泉县委组织部授予 “临泉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荣誉称号,这份荣誉是对他专业能力与贡献的高度认可;而在第二届安徽民间杂技艺术节 “文王杯・梦幻之旅” 赛事中,面对来自全省的优秀竞争者,他凭借过人技艺再次斩获金奖,持续为魔术艺术增光添彩。现在常住杂技小镇,带领临美杂技团为观众演出,为擦亮临泉杂技名片发光发热。

团队成员与尹波老师进行访谈

校地协同的传承闭环:从实践到长效的生态构建

7月1日,安徽理工大学顶杆之上团队与临泉杂技小镇共建实训基地,并且举行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校地合作授牌仪式。长官杂技小镇运营责任人祁详、尹波等出席了仪式。确立了校地合作长效机制,同时构建起 “青春力量注入 + 传统技艺反哺的代际传承生态,让临泉杂技的 “根” 与 “脉”,在校园与乡野的协同中永续生长 。

校地合作授牌仪式合影留念

本次暑期“三下乡活动”是一场震撼心灵的文化之旅。走进临泉杂技小镇,千年杂技的新、奇、巧、险,让更多人对非遗有了具象认知。与传承人交流,触摸带着体温的道具,听老前辈讲技艺传承故事,深知这不仅是表演,更是文化血脉的延续。

调研中,从杂技与旅游融合的实践,到居民对非遗的坚守,从中真切感受到非遗传承的责任。非遗是活的文化,需要年轻人用行动守护、创新,让这份珍贵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更亮光彩,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发扬好中华文化。

(通讯员 魏光超 刘露)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2-15294-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358067079

邮箱:35806707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